本文整理自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举行的 X Takeover 2025 大会上 Tesla Owners Silicon Valley 主持的与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的独家线上访谈,埃隆深入探讨了特斯拉的未来,从革命性的 Cybercab 和 Tesla Semi,到 Optimus V3 创造 30 万亿美元收入的潜力,以下为视频精选内容。
在一个充满未来感的活动上,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通过视频连线,再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跨越星辰大海、颠覆人类社会的宏大蓝图。从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火箭 Starship,到火星上的自给自足城市,再到彻底改变经济形态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和与AI共生的 Neuralink,马斯克的每一个构想都像是一部科幻史诗。
咱们就跟着他的思路,一步步探索这个他正在努力实现的未来吧。
Starship:从“痴人说梦”到“只是迟到”
聊起马斯克的“亲儿子”——Starship,它的宏大简直让人咋舌。
“Starship 是个疯狂的项目,”马斯克坦言。它的推力是当年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土星五号火箭的两到三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行器。但最核心、也最疯狂的目标是实现完全且快速的重复使用。
马斯克风趣地把自己比作一个“专门把‘不可能’变成‘只是迟到’的家伙”。当初,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外界甚至公司内部都觉得这是个笑话(他称之为“giggle factor”)。如今,这个曾经的笑话正在德州南部的 Starbase 基地变为现实,巨大的火箭矗立在那里,像一个科幻电影的片场。
当下的挑战与未来的里程碑
造火箭,难点无处不在,但马斯克认为眼下最大的硬骨头是可完全重复使用的轨道级隔热罩。在此之前,航天飞机的隔热瓦每次返回都会损坏,需要大量翻修。Starship 要做的,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另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挑战,就是用那双巨大的“机械筷子”在空中接住并回收返回的火箭。这画面,光是想象一下就足够震撼。
马斯克的期望是,在今年或最晚明年上半年,就能成功回收飞船。一旦实现,将会带来颠覆性的成本降低。他打了个比方:如果每次开车出门都得把车扔掉,再拖一辆新车为返程做准备,那开车这件事根本就不会普及。火箭也是同理。
Starship 的下一步是什么?
- 轨道加注:就像飞机空中加油一样,两艘星舰在轨道上对接,转移推进剂(主要是液氧)。这将是实现深空探索,特别是前往火星的关键一步。
火星:为人类意识买一份“保险”
为什么执着于火星?马斯克给出了两个理由:
- 防御性论据:地球并非永远安全,无论是世界大战还是像恐龙灭绝那样的小行星撞击,都可能终结人类文明。在火星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就像为人类意识这支“微弱的烛火”买了一份保险,确保它不会轻易熄灭。他强调,这并非意味着放弃地球,我们99%的精力仍应放在地球上,但那1%的投入,是为了人类文明的长远未来。
- 激励性论据:生活不能只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痛苦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些能点燃激情、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东西。就像当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一样,太空探索能激励全人类,让我们对宇宙有更深的好奇与向往。
至于火星城市的样子,初期可能是在巨大的玻璃穹顶下生活,出门需要穿宇航服。而城市的治理,马斯克很酷地表示:“那得由火星人自己决定。”
Tesla 的未来:远不止汽车
当话题转向特斯拉,马斯克再次提醒大家,由于特斯拉是上市公司,很多问题他不能说得太细。但他依然透露了不少激动人心的信息。
RoboTaxi (自动驾驶出租车) 的布局:
- 未来的 RoboTaxi 网络将包含一款名为“Cyber Cab”的两人座专用车型,用于满足一到两名乘客的出行需求。
- 对于多名乘客,系统会自动调度 Model 3 或 Model Y。
- 这是一个混合所有制模式,类似 Uber 和 Airbnb 的结合体。一部分车辆由特斯拉拥有,另一部分则由车主自行决定是否加入车队。
Optimus (擎天柱) 机器人:比汽车业务更有价值的存在
- 马斯克坚信,Optimus 将会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产品,其价值将远超特斯拉的汽车业务。他设想,未来全球可能会有200亿甚至500亿台的需求。
-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推算:如果未来特斯拉每年能生产10亿台机器人,每台售价3万美元,那将是30万亿美元的收入。
- 开发进展:团队决定暂停 V2 版本的量产,直接开发性能远超前代的 V3 版本,因为 V3 才是适合大规模生产的设计。
- 初期应用场景:首先会用于高价值领域,比如为残障人士提供全天候的护理和帮助;或是在危险、重复性高的工作环境中替代人类。
- 当被问及十年后 FSD 和 Optimus 哪个更具变革性时,马斯克毫不犹豫地回答:“Optimus。”
AI 与 Neuralink:一场“超音速海啸”与人机共生
马斯克用“超音速海啸”来形容 AI 的发展速度,他从未见过任何技术能如此迅猛。
关于 AI 和 Grok
他坦言,自己曾对 AI 这把“双刃剑”充满疑虑,但后来意识到,无论他是否参与,数字超级智能的到来都不可避免。因此,他选择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确保 AI 的发展对人类有益。
他认为 AI 安全的核心是“最大程度地寻求真相”。这也是他打造 Grok 的初衷。
- Grok 的角色:它不仅是 X 平台的一个功能,更是一个智能层。你可以用它来分析帖子背后的深层信息,甚至判断一则广告的真伪。马斯克希望 Grok 成为最追求真相、也最有趣的 AI。
- AI 的未来:一个由 AI 和机器人驱动的未来,将可能消除贫困,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但这也带来了新的哲学问题:当机器人能比你做得更好时,人类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
Neuralink:从医疗奇迹到“概念远距传输”
Neuralink 的初衷是医疗,帮助那些因脊髓损伤、中风或先天疾病而失去行动、视觉、听觉能力的人。
- 当前进展:目前已有8位患者植入了设备,效果显著。今年的目标是完成约20例手术,明年将开始“视觉重建”(Blindsight)的植入,让完全失明的人重见光明。
- 终极愿景:这不仅仅是医疗设备。马斯克将其描述为解决人与机器之间“输入/输出瓶颈”的方案。
- 概念远距传输 (Conceptual Telepathy):想象一下,你可以将脑海中一个复杂的想法或一幅生动的图像,无损地、瞬间传输到另一个人的脑中,而无需通过语言这种“有损压缩”的方式。这将极大地增进人类之间的理解。
- 人机共生:从长远看,Neuralink 可能是实现人与 AI 共生的桥梁,甚至可能实现记忆的上传与下载,从而以某种形式达到“永生”。
X:正在成形的“万能应用”
对于 X 平台(前身为 Twitter),马斯克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一个“万能应用”。
- 功能进化:从短文本到支持长文、长视频的多模态平台。
- 即将上线:
- XChat:完全端到端加密的通讯系统,支持音视频通话,马斯克自夸“就算有人拿枪指着我的头,我也看不到你的信息”。
- X Payments:金融支付系统,预计几个月内推出。
- 核心价值: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信息平台,通过社区笔记(Community Notes)和Grok等工具,追求言论自由与事实真相。
在访谈的最后,马斯克坦言,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面对未来,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他依然充满希望和乐观。这份对未来的激情,或许正是他能不断将“不可能”变为现实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