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 AI 圈内人士与 Emad、AWG、Dave 和 Salim 一起解读 GPT-5 更新及其对 AI 竞赛的意义,带你 5 分钟了解这篇访谈的精华。
开始前也介绍一下本次圆桌的几位嘉宾:
- Emad Mostaque 是 Intelligent Internet 的创始人,也是前 Stability AI 的创始人。
- Alexander Wissner-Gross 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和投资人。
- Dave Blundin 是 Link Ventures 的创始人兼普通合伙人 (GP)。
- Salim Ismail 是 OpenExO 的创始人。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OpenAI身上,期待着GPT-5带来又一次“iPhone时刻”时,这场发布会却给许多人留下了一个复杂的感受:有点平淡,甚至…… underwhelming(不及预期)?
Sam Altman用一张神秘的“死星”图片吊足了胃口,让人们以为即将见证一场足以颠覆世界的科技风暴。然而,整场发布会风格朴实,甚至被一些人调侃为“像高中生的课题展示”,与谷歌I/O大会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好莱坞式”盛宴形成了鲜明对比。
市场的反应很诚实。在预测平台Poly Market上,就在发布会进行期间,人们对“OpenAI年底是否拥有最佳AI模型”的信心指数一度暴跌,甚至被谷歌反超。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GPT-5真的翻车了?
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秀”和市场的即时反应,可能会错过真正重要的信号。正如参与这场讨论的几位顶级大脑——Stability AI创始人Emad Mostaque和MIT/哈佛物理学博士Alexander Wissner所指出的,表面的平淡之下,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革命。
戳破期待泡沫:真正的革命并非浮于表面
许多人的失望源于一个简单的期待:GPT-5没有展现出“10倍好”的、颠覆性的新能力。但这场发布的真正核心,可能根本不在于此。
1. 智能的“超级通缩”时代来了
这次发布最被低估,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信息,是AI成本的急剧下降。
正如Alex所言,我们正在目睹一场智能的“超级通缩”(hyperdeflation)。GPT-5系列模型,尤其是其API(应用程序接口)价格,出现了近乎一个数量级的下调。例如,曾经作为前沿模型、价格高昂的GPT-4.5,其输入和输出成本分别是每百万token 75美元和150美元。而现在,GPT-5的高端模型成本骤降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曾经只有大公司才能负担的前沿AI能力,正在变得“廉价到可以计量”。这种成本的雪崩式下降,将解锁无数新的应用场景。过去因为成本太高而无法进行的、需要海量尝试的科学研究和数学探索,现在可以用“暴力破解”的方式进行10倍、100倍的搜索。
所以,即使没有那种“哇”的一声的惊喜,将7亿用户瞬间提升到能以极低成本使用前沿AI的水平,其长期经济影响和社会变革,可能远比一两个炫酷的新功能要深远得多。
2. 从“天花板”到“地板”:更稳健,更实用
Immad认为,这次发布更像是一次“抬高地板”而非“突破天花板”的行动。OpenAI的一个核心目标,是大幅降低模型的幻觉(hallucinations),让它变得更加可靠和稳定。
这有什么用?这意味着,建立在GPT-5之上的各种应用、代理(Agents)和GPTs,将变得异常坚固和可靠。对于那些希望将AI深度整合到自己业务流程中的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好消息。以前你可能还在担心AI会“胡说八道”,但现在,你可以更放心地“全身心投入”(go all in),将你的业务改造为“AI原生”的商业模式。
深入技术腹地:基准测试背后的真相
尽管“跑分”听起来枯燥,但它们是衡量模型能力的“体检报告”。让我们快速“烧脑”地看一下GPT-5的成绩单:
- LM Arena(聊天机器人竞技场):在这个由大众评判的平台上,GPT-5在文本交互方面成功超越所有对手,登顶第一。
- ARC AGI(通往AGI的挑战):在这些极其困难、旨在衡量AGI进展的任务上,马斯克的Grok模型仍然表现出色。但有趣的是,GPT-5的“迷你”(Mini)和“纳米”(Nano)等低成本版本,在成本效益曲线上划出了一条全新的“帕累托最优”前沿。换句话说,它用更低的成本,实现了极高的性能。
- Frontier Math(前沿数学):这可能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GPT-5在Tier 4级别的数学问题上取得了新纪录。这些问题,即便是专业数学家也需要花费数周时间来解决。Alex根据这个趋势做了一个惊人的推断:
- 到2026年底,AI或许能解决35-40%的难题。
- 到2027年底,这个数字可能飙升到70%。 我们可能正在亲眼目睹“数学被解决”的慢镜头回放。
- Coding(编程能力):发布会上的编程演示虽然被市场诟病“不够惊艳”,因为它展示的功能在Anthropic的Claude模型上已经可以实现。但关键在于,OpenAI借此宣告:我们在编程领域已经追上了所有人。这对于Anthropic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因为这正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核心优势。
一个有趣的观察是,Immad和Alex都认为,顶级AI实验室可能开始“留了一手”(pulling their punches)。他们内部可能拥有更强大的模型(比如OpenAI内部的“Zenith”模型),但出于成本、安全和战略考虑,并不会将最顶尖的能力立即向公众开放。
AI战争白热化:巨头们的“军备竞赛”
GPT-5的发布只是这场激烈战争中的一幕。其他玩家不仅没闲着,甚至攻势更加凌厉。
谷歌:Demis Hassabis领导下的“无情”反击
就在OpenAI发布会前后短短两周内,谷歌AI部门在Demis的带领下,几乎是以“下饺子”的速度发布了一系列惊人成果:
- Genie 3:这简直是“神笔马良”的现实版。只需一个文本提示,它就能实时生成一个可交互的、动态的、拥有物理记忆的游戏世界。这不仅可能彻底颠覆游戏产业,更是通往通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的“圣杯”——因为你可以在这些无限生成的虚拟世界中,以极低成本训练AI。
- Alpha Earth:谷歌将地球表面“索引”了。这个模型能以10米精度实时分析全球的土地覆盖、森林砍伐、城市扩张等。过去科学家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的地图绘制,现在几分钟就能搞定。正如Alex指出的,这还只是“编码器”模型,一旦“解码器”模型成熟,我们将能像下棋一样,对城市规划、灾害应对进行推演和预测。
- 其他成果:从赢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的Gemini,到能破译古代文字的Enums,再到让学生免费使用的Gemini Pro,谷歌的攻势可谓全方位、无死角。
难怪市场在看完GPT-5的“朴实”发布后,会转而将宝押在谷歌身上。
Meta、马斯克和其他玩家
- 马克·扎克伯格高调宣布成立“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愿景是为每个人打造“个人超级智能”。然而,现实很骨感:他亲自联系了上百名OpenAI员工,开出天价,却有90%的人拒绝了他,因为他们相信Open-AI离AGI更近。
- 作为回应,Sam Altman直接给OpenAI的每位员工发放了150万美元的两年期奖金,正式让“全员百万富翁”成为现实。这种顶级人才的争夺战,也催生了一批新的天使投资人,为整个科技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 伊隆·马斯克则一如既往地在X上“开炮”,宣称他的Grok 4在许多方面已经领先,并预告年底将推出“碾压级”(crushingly good)的Grok 5。
我们正处在怎样的时代?
这场AI军备竞赛的背后,是几个深刻的趋势:
- 从公司竞争到国家战略:OpenAI在挪威建立由100%可再生能源驱动的超级数据中心,是“主权AI”兴起的缩影。能源、芯片和数据中心正在成为新的地缘政治角力场。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开始深度介入,无论是推动苹果将制造业迁回美国,还是特朗普对英特尔CEO的公开施压,都显示出AI技术已被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最高层面。
- 创新引擎的范式转移:过去,企业的护城河是技术壁垒和专利。但在AI时代,正如Dave所言,一切都变得太快,没有永恒的护城河。唯一的核心竞争力是小而敏捷的团队、卓越的团队动力,以及永不停歇的创新能力。
- 丰裕时代的黎明:AI建造成本的急剧下降,意味着什么?Immad预测,到明年,训练一个GPT-5级别的模型可能只需要不到100万美元。这意味着,对于创业者来说,限制你的不再是资本,而是想象力。如果你能想出一个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创造它的成本将趋近于零。
我们正站在一个奇特的历史节点。我们对AI的进步速度已经开始“脱敏”,对那些放在一年前足以震惊世界的技术感到“平平无奇”。但这恰恰证明了我们正处在指数曲线最陡峭的部分。
GPT-5的发布,或许不是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而更像是一股无声但强大的浪潮。它没有带来我们幻想中的“屠龙宝刀”,却给了几乎每个人一把锋利无比的“瑞士军刀”,并告诉我们:“现在,去创造吧。” 这场由科技巨头们发起的战争,最终的受益者,或许是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