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 Meta CEO 马克·扎克伯格接受《The Information》杂志记者杰西卡·莱辛的采访视频,讨论了他对个人超级智能的愿景,以及这种愿景与当今世界对 AI 的理解有何不同。 采访还涵盖了扎克伯格部署资本的策略,以及他为何要将服务器安置在帐篷内。

扎克伯格摊牌了:我们的目标是“个人超级智能”,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

最近,马克·扎克伯格似乎按下了AI军备竞赛的“狂暴”按钮。从疯狂招募顶尖AI人才、豪掷重金入股Scale AI,到宣布建造堪称巨无霸的超级计算机集群,Meta的一系列动作都在清晰地传递一个信号:他们要“All in” AI,而且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

在与 The Information 的一次深度对话中,扎克伯格首次系统地阐述了Meta在这场AI终局之战中的独特愿景和激进打法。他不再满足于追赶,而是要定义一个全新的赛道——个人超级智能 (Personal Super Intelligence)

不只是造工具,而是要给每个人一个“超强大脑”

当下的AI竞赛中,无论是OpenAI还是Google,大家似乎都更关注如何用AI解决“宏大问题”,比如自动化经济生产、赋能企业。但扎克伯格的思路显然不太一样。

他认为,AI就像早期的互联网,它的价值绝不限于生产力。人们生活中真正关心的,更多是人际关系、文化、创造力、娱乐和享受生活。这就是Meta想要聚焦的地方。

“我们的使命,是把个人超级智能带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扎克伯格说,“我们想把这种力量直接交到每个人的手中。”

这与竞争对手们想打造一个“中央超级智能”来解决宏大问题的思路形成了鲜明对比。扎克伯格描绘的未来是:

  • AI是你的个人伙伴:它关心你生活中的琐事,而不仅仅是宏大的社会议题。
  • AI提升你的个人生活:它帮你维系人际关系,激发你的创造力,让生活更有趣。
  • AI增强你的认知能力:未来,不戴AI眼镜,可能就像近视眼不戴眼镜一样,处于一种“认知劣势”。

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我们每次和别人聊天,脑子里可能会闪过五件想后续跟进的事,但最后因为忙碌,能做一件就不错了。而在未来,你的AI眼镜会帮你记住这一切,甚至主动帮你跟进处理。

这种“个人化”的愿景,可以说是Meta这家以社交和连接起家的公司,在基因里就写好的。

弹药充足:用“钞能力”和极致算力吸引顶尖人才

要实现如此宏大的愿景,需要两样东西:顶级的人才海量的算力。扎克伯格对此毫不含糊。

1. 人才争夺战:钱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面对外界报道的数百万甚至上亿美元的“天价”薪酬包,扎克伯格虽然承认市场竞争激烈,但他透露了顶尖研究员们更看重的东西。

他说,现在招募这些顶级人才,他们想要的不再是管理多少人的“大团队”,而是恰恰相反——“最少的人,最多的GPU”

这些天才希望在一个小而精悍的团队里,每个人都能将整个项目装进自己的脑袋,同时拥有几乎无限的计算资源来验证自己的疯狂想法。而这,正是Meta能够提供的核心吸引力。

“如果你要投入几千亿美元来构建计算集群,那么花点钱、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那五六十个最顶尖的研究员,是完全说得通的。”

扎克伯格的逻辑很清晰:与庞大的硬件投入相比,人才招聘的成本反而是“小钱”。

2. 算力军备:不设上限的投入

当被问及资本支出(Capex)是否有上限时,扎克伯格的回答简单而霸气:“我们会看技术进展和结果再说。”

他认为,将资本转化为更优质的服务,是一种核心的竞争优势。Meta强大的业务模式能持续产生巨额现金流,这让他们有底气进行这种“可能长达数年,耗资数千亿”的投入,而许多竞争对手则需要为此不断融资。

为了在这场竞赛中跑得更快,Meta甚至颠覆了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方式。他们开创性地使用**“防飓风帐篷”**来快速搭建GPU集群,而不是等待耗时数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完工。

目前,Meta正在建设两个以希腊泰坦神命名的“泰坦”级数据中心——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和许珀里翁(Hyperion)。其中,许珀里翁最终将扩展到惊人的5千兆瓦(5 GW),其占地面积甚至堪比一大部分曼哈顿。

扎克伯格的目标很明确:打造全球最庞大的计算集群,并实现“人均算力”的遥遥领先。

AI的终极形态:透过你的眼睛看世界

那么,这个“个人超级智能”最终会以什么形态出现呢?扎克伯格的答案,与他多年前就下注的另一项技术紧密相连——智能眼镜

他坚信,智能眼镜是AI的最佳载体,因为:

  • 它能看到你所见,听到你所闻,真正理解你所处的环境和上下文。
  • 它能与你全天候对话,成为一个无缝的交互入口。
  • 未来,它能直接在你眼前生成全息影像和交互界面,提供即时信息和帮助。

这让Meta在Reality Labs上的长期巨额投资,与当下的AI战略完美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从硬件到软件再到服务的闭环。

一场严肃的豪赌

在采访后的讨论中,记者Jessica Lessin敏锐地捕捉到了扎克伯格的变化。他当天穿着一件有领子的衬衫,虽然看似随意,但在熟悉他的人看来,这是一种“严肃”的信号——就像他曾在Facebook面临严峻挑战时,坚持每天打领带上班一样。

这次,扎克伯格是认真的。他不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试图为Meta,也为整个科技行业,划定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战场。

当然,一个巨大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当“个人超级智能”真的实现时,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如何为这项耗资千亿的服务买单?

这或许是这场“AI热夏”中最激动人心,也最充满未知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扎克伯格已经摆好棋局,押上重注。这不仅关乎Meta的未来,也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每个人与技术互动的方式。我们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