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 AI 应用于你的初创企业 • YC
本文来自 YC 的一个分享:How To Use AI In Your Startup。大语言模型的进步持续呈指数级增长。那么,作为创业者,您应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呢?YC 的合伙人讨论了如果您考虑转型为 AI 或将其整合到您的业务中,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AI创业浪潮已至,你的公司应该“随波逐流”吗? 我们正经历一场新技术的冲击。人工智能,尤其是大语言模型,像当年的云计算和智能手机一样,正在悄悄改变很多行业。对创业者来说,这是机会,也是疑问:要不要把项目转向 AI?如果业务本身不是干这行的,是不是已经慢半拍? Y Combinator 的合伙人 Brad、Pete、Gustav 和 Nicola 和上千位创始人聊过,他们发现:技术日新月异,可创业的底层逻辑没变。下面是他们在 AI 时代依旧管用的几条心得。 “转型 AI”是个伪命题?AI 早成了默认配置 先说最常见的问题:我的公司要不要改做 AI? 答案听上去矛盾:别因为 AI 很火就仓促改行,但 几乎所有业务都值得用上大语言模型。 关键在视角。别再问“要不要做一家 AI 公司”,这问题已经过时。 今天的 AI 就像 2014 年的云。 那会儿,没人会纠结“要不要用云”,用就对了。同理,现在不把 AI 用进产品或流程里,反而显得奇怪。 拿一家 YC 投资的企业举例:他们的主营业务是管理业主协会(HOA)。听起来一点也不高科技,可他们在后台用大语言模型自动化了大批流程,效率飙升,却从不自称“AI 公司”。真正让他们拉开差距的,是那些悄悄运转的模型,而不是标签。 所以,别只想着改名字、加两个 API,就想摆脱初创公司的生死线。重点是:AI 能不能帮你给客户创造看得见的价值。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押韵:AI 的“iPhone 时刻” 没赶上过上一波技术浪潮的人,很难体会当下的节奏。 2007 年,史蒂夫·乔布斯发布初代 iPhone。那时没人想得到几年后会发生什么。App Store 一年后才上线,重要权限又等了一年。可接下来的五年,足以催生一代移动互联网巨头。 云计算也类似。Workday 的创始人曾在 PeopleSoft 工作,2000 年前后他断定:迟早有人用云把企业软件重做一遍,而且会做得更好,于是就有了 Workday。 现在轮到 AI。用 AI 原生思路把现有软件重写一次,本身就是巨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