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ter Levels:一位程序员如何靠自己打造年入300万美元的“一人帝国”

本文来自于 Stripe 对 Pieter Levels 的访谈,他主要分享了如何以数字游牧者的身份建立成功的在线业务,对欧洲加速主义的看法,以及作为自力更生的创业者,年收入超过 300 万美元的非凡方法和理念。 在科技圈,我们听惯了融了千万、上亿美元的宏大叙事,但 Pieter Levels 的故事却像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他或许是这个时代最知名的“独立黑客”(Indie Hacker)和“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当大多数创业者都在追逐风险投资时,Pieter 独自一人,靠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在世界各地旅行,打造出了一个年收入超过300万美元的“一人帝国”。 他的作品包括: Nomad List:一个帮助数字游民寻找生活和工作地点的社区,年经常性收入(ARR)达到70万美元。 Remote OK:一个远程工作招聘网站,至今已创造了340万美元的总收入。 Photo AI:一个AI写真生成工具,年经常性收入(ARR)达到60万美元。 最让人惊讶的是,这一切的背后,没有团队,没有办公室,只有 Pieter Levels 本人。 独立黑客 vs. VC模式:一场关于自由的抉择 Pieter 的创业哲学与硅谷的主流背道而驰。他坦言,在2013、14年他刚踏入这个圈子时,“独立开发”和“白手起家”(Bootstrapping)的概念还非常小众。当时的剧本几乎是固定的:找投资人、烧钱、快速扩张、招聘大量员工、租个大办公室。 “我最讨厌看到VC的钱被白白烧掉,”Pieter 说,“有些公司用户寥寥,却能融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纯粹靠炒作,然后就销声匿迹了。” 他认为,接受风险投资就像签下了一份“不成功便成仁”的契约。投资人期待的是独角兽,是百倍回报。这意味着,一家年收入1000万美元的公司在VC眼中可能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成为10亿美金的巨头。“这太难了,成功的概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几。很多人为此付出了20多岁时最宝贵的五到七年。” 而作为独立开发者,如果能做一家年入1000万美元的公司,哪怕只拥有1%的股份(这里他可能想说100%),那生活也会无比滋润。独立开发,意味着你可以自由定义“成功”,而不是被外界的期望所束缚。 当然,他也承认,有些类型的公司,比如Stripe这样的金融基础设施,确实需要雄厚的资本。但他欣赏Stripe最初的成长方式——先写代码,找到付费客户,在看到增长势头后才逐步融资,这是一种有机的、健康的成长路径。 从传真合同到AI自动化:一个人的生产力革命 Pieter的创业基因似乎很早就种下了。他回忆起12岁时,想在网上卖东西赚钱。他找到了一个叫WorldPay的支付服务商,打印出了一份厚厚的、来自美国的合同。他央求爸爸签字,爸爸读完整份合同后惊呆了:“这份合同让你对最高1亿美元的损失负责!” “不,老爸,你不懂,我必须在互联网上赚钱!”最终,他爸爸还是签了字,他们用传真机把合同发到了美国。虽然那个网站最终没卖出任何东西,但这段经历却成了他创业路上的一个有趣注脚。 Pieter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解决自身问题的热情。过去十年,他一直在旅行和工作,用代码为自己创造各种解决问题的小工具。大部分项目都无人问津,但总有那么几次,他恰好击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他写了超过70个项目,而且很多“失败”的项目他都舍不得关掉,因为他想保留这些“互联网历史”。比如一个叫 GoFuckingDoIt.com 的网站,用户立下一个目标(比如戒烟),设定一个截止日期,并绑定信用卡。到期后,由他指定的朋友来评判是否完成。如果失败,信用卡就会被扣款。这个用PHP写的网站,十年没改过代码,至今每月还能带来50美元的收入。 而如今,AI和自动化成了他维持“一人帝国”运转的秘密武器。 以 Nomad List 为例,管理一个拥有4万名成员的社群聊天室曾经是“地狱般的体验”。各种争论和 drama 让他头疼不已,而且无论他怎么处理,都难免被指责偏袒某一方。现在,他用GPT-4来做社区管理。 “GPT是中立的。我写下社群规则,它会根据规则自动将违规的人禁言10分钟或一天,而不是直接封禁。我不需要雇人,也不需要自己去管理人际关系,这样我才能专心创造。” 这套自动化系统不仅解放了他,也让他的业务效率大幅提升。他注意到,在过去一个月里,来自ChatGPT的推荐流量暴涨了5倍,从占总流量的4%飙升到了20%,这对于讨厌做SEO的他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 一个数字游民眼中的世界:旅行、投资与“欧洲加速主义” 在超过40个国家、150个城市生活过的经历,深刻地改变了Pieter。他鼓励每个人都去旅行,去看看完全不同的世界。 “当你离开自己的国家,你会发现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安全得多。我在外十年,从未被抢过,唯一一次被入室盗窃还是在我的家乡。” 但他也坦诚,长期的漂泊生活曾让他“极度孤独”。你会失去与本土文化的连接,感觉自己像一个“脱了线的风筝”(untethered),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在心理上重建自己的根基。 这种全球化的视角也体现在他的投资理念上。他像沃伦·巴菲特一样,推崇简单的指数基金投资,比如标普500。他批评欧洲人普遍存在的“本土偏好”(home country bias)——德国人买德国股票,荷兰人买荷兰皇家壳牌。在他看来,这是非常危险的资产集中。 他对欧洲的现状有着更深刻的忧虑和激进的想法。他发起了“欧盟加速主义”(EU/ACC),希望唤醒欧洲的活力。 “欧洲有顶尖的人才,但他们被监管和政府的天花板压得喘不过气,”Pieter指出,“在欧洲,有一种奇怪的文化,认为商业是坏的,赚钱是可耻的。但在我看来,你银行账户里的钱,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你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他认为欧洲正面临危机,而“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现在,越来越多欧洲人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这正是变革的契机。他众包了一个“如何修复欧洲”的看板,收到了成千上万条建议,其中被顶得最高的一条就是:为新企业减轻监管负担。 未来的路 当被问及未来五年会是什么样子时,Pieter 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他可能会卖掉几个项目,甚至可能去尝试一下VC投资——他笑称自己最近已经开始做一些天使投资了,虽然每次都感觉自己像个“冒牌货”。 “你需要保持神经的灵活性(neuroflex),尝试不同的东西,”他说。但眼下,他很享受和女友一起旅行、生活、创造的状态。“我每天都对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心存感激。” 从荷兰小镇那个渴望在网上赚钱的12岁少年,到今天这个环游世界、年入数百万美元的独立开发者,Pieter Levels 的故事告诉我们,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有时候,最简单、最忠于自己的那条,反而能带你走得更远。

July 12, 2025 · 1 min · fisherda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