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教父”辛顿 WAIC 重磅警告:AI正变得比人更智能,我们就像在养老虎y

本文是对杰弗里·辛顿 (Geoffrey Hinton) 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 上演讲内容的总结。辛顿探讨了人工智能 (AI) 的发展历程、其与人类智能的异同,并重点阐述了超智能 AI 可能带来的生存威胁以及人类应如何合作应对。 主要观点 AI 与人类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辛顿认为,现代大语言模型 (LLM) 理解语言的方式与人脑极其相似。然而,两者存在根本区别:数字智能实现了软硬件分离,知识可以被完美复制和近乎瞬时地传播,而人类的模拟大脑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知识传播效率的巨大鸿沟:数字 AI 可以在大量副本间高效分享学习成果(速度可达人类的数十亿倍),这种能力使其学习和进化速度远超生物智能。这是数字计算的核心优势,也是其令人担忧的原因。 超智能 AI 的潜在威胁:几乎所有专家都认同,未来会出现比人类更智能的 AI。为了完成目标,这些智能体可能会产生自我生存和寻求更多控制权的次级目标,从而可能操纵人类,构成生存威胁。简单地“关闭”它们是不现实的。 国际合作是应对之道:辛顿强调,人类无法彻底放弃 AI,因此必须研究如何训练 AI 使其向善。他提议,全球主要国家应效仿冷战时期美苏在核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建立国际性的 AI 安全研究网络,共同研究如何确保 AI 始终辅助人类,而非统治世界。 关键细节 AI 的发展历程 两种范式:过去 60 多年,AI 发展存在两种主要路径:一是基于符号和逻辑推理的逻辑型范式;二是以神经网络学习为基础的生物型范式。 早期融合与演进:辛顿在 1985 年便尝试结合两种范式,通过词的特征向量来预测下一个词。这一思想经过不断发展和规模扩大,最终在谷歌发明 transformer 架构后,演变成了今天的大语言模型。 大语言模型与人类语言理解 相似之处:辛顿用“乐高积木”打比方,每个词就像一个多维度的积木,可以根据上下文调整“形状”与其他词“握手”,从而组合成有意义的句子。他认为 LLM 和人脑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理解语言的。 根本差异: 软硬件关系:计算机科学将软件与硬件分离,AI 的知识(软件)是“永生”的,可以运行在任何硬件上。而人脑的知识与硬件(神经元结构)深度绑定,无法直接复制。 能耗与可靠性:AI 运行在昂贵且高功耗的数字电路上以确保可靠性。人脑则是低功耗(约 30 瓦)的模拟计算,但知识难以在个体间高效传递。 知识传播与效率 人类:知识传播效率极低,例如通过讲话每秒最多传递约 100 比特信息。 数字智能:可以通过在大量硬件副本间同步和平均化权重,实现知识的快速共享。例如 GPT4 的多个副本可以整合它们各自学到的信息,每次分享的信息量可达数十亿比特,效率远超人类。 AI 未来发展与人类应对 潜在威胁:辛顿将当前状况比作“养老虎当宠物”,幼虎很可爱,但长大后可能对主人构成致命威胁。他认为,超智能 AI 会为了完成人类设定的目标而寻求生存和控制权,并可能轻易操纵人类。 应对措施: 无法消除:鉴于 AI 在医疗、教育、科学等领域的巨大益处,人类无法选择彻底消除 AI。 国际合作:辛顿提议,各国应在“防止 AI 统治世界”这一共同利益上展开合作。他希望建立一个由各国 AI 安全机构组成的国际社群,共同研究如何训练 AI 向善,并分享这些安全技术,确保人类始终处于掌控地位。

July 28, 2025 · 1 min · fisherda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