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在生产环境中进行“Vibe Coding”的生存指南 • Anthropic

本文来自于 Anthropic 组织的线下分享会,从时间上看应该是 5 月前组织的线下分享会,里面不仅有 Claude 工程和算法团队的分享,还包括 Google、Amazon、Manus 甚至是创业者和学生的分享,特别值得观看,这里把其中我认为比较优质的视频内容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本篇文章来自于视频 Vibe coding in prod,以下为原视频精华。 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大家都爱的话题——Vibe Coding。而且,我们还要聊一个可能有点争议的子话题:如何在生产环境(Prod)中负责任地进行Vibe Coding。 我叫Eric,是Anthropic的一名研究员,专注于编码智能体(Coding Agents)。去年,我骑车上班时摔断了手,打了两个月的石膏。你猜怎么着?那两个月里,我所有的代码都是Claude帮我写的。所以,如何高效地让AI为我工作,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个研究课题,更是一次亲身实践。 到底什么是“Vibe Coding”? 很多人觉得,只要大量使用AI生成代码,比如用Cursor或者Copilot,就是在Vibe Coding。但我认为这不完全对。当你的工作流仍然是和模型进行紧密的、快速的来回反馈时,那还不是真正的Vibe Coding。 要理解它的精髓,我们得回到Andrej Karpathy的经典定义: Vibe Coding,就是你完全沉浸于“感觉”(the vibes),拥抱指数级增长,并且忘记代码本身的存在。 关键就在于**“忘记代码本身的存在”**。 这不仅仅是工程师的自娱自乐。Vibe Coding真正让人兴奋的地方,在于它让那些圈外人——那些不懂编程的人——也开始对代码生成感到激动。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可以独立构建一个完整的App。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解放。 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翻车现场”:API密钥被刷爆、订阅系统被绕过、数据库里出现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成功的Vibe Coding案例,似乎都发生那些低风险的场景里,比如做个小游戏或者有趣的个人项目,就算出Bug也无伤大雅。 既然这么“危险”,我们为什么还要关心它? 答案是:指数级增长(The Exponential)。 AI能独立完成的任务时长,大约每7个月就会翻一番。现在,AI大概能独立处理一个小时的工作量。这还行,你可以用Cursor帮你写,或者让Claude帮你实现一个需要一小时开发的功能,然后你花点时间审查所有代码,你依然深度参与其中。 但是,明年呢?后年呢? 当AI强大到可以一次性为你生成一整天甚至一整周的工作量时,我们根本不可能再亦步亦趋地去审查每一行代码。如果我们想抓住这个指数级的机遇,就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负责任地“放手”,让AI去驰骋。 这让我想起了早期的编译器。我敢肯定,那时候很多开发者也不信任编译器。他们可能会用,但还是会去读编译后的汇编代码,确保它跟自己手写的一样高效。但这种做法根本无法规模化。当系统变得足够庞大复杂时,你必须选择相信这个工具。 所以,未来几年整个软件行业面临的挑战就是:我们如何安全地在生产环境中进行Vibe Coding? 我的答案是:我们可以忘记代码的存在,但绝不能忘记产品的存在。 新的思维模式:你不是码农,你是AI的产品经理 这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想想看: 一个CTO如何管理一个自己完全不懂的专业领域的顶尖专家? 一个产品经理(PM)在自己看不懂代码的情况下,如何验收一个工程特性? 一个CEO在不精通财会的情况下,如何核查会计师的工作? 这些问题已经存在了几百年,而我们也早已有了解决方案。 CTO 可以为专家的工作编写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s),即使不懂具体实现,也能验证功能是否达标。 PM 可以亲自使用产品,确保它的行为符合预期。 CEO 可以抽查自己能看懂的关键数据和报表切片,从而建立对整体财务模型的信心。 看出来了吗?管理一个你并不完全理解其实现的“黑箱”,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在解决的问题。几乎所有管理者每天都在做这件事。只是我们软件工程师习惯了作为纯粹的个人贡献者,习惯了掌控从上到下的每一个技术细节。 为了变得更高效,我们必须学会放手,就像管理者为了高效必须放弃对细节的微操一样。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可以验证的抽象层,而无需深入了解其底层的具体实现。 唯一的例外:技术债(Tech Debt) 不过,这里有个棘手的问题:技术债。目前,我们还没有一种好方法,可以在不阅读代码的情况下,有效地衡量或验证技术债。这是个硬伤。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束手无策了,我们只需要更聪明、更有针对性地选择Vibe Coding的应用场景。 实战框架:如何在代码库中安全“放飞”AI 我的建议是:专注于代码库的“叶子节点”(Leaf Nodes)。 (想象一个树状的代码结构) 叶子节点(图中的橙色点):这些是代码库中不被任何其他部分依赖的模块。它们通常是最终的功能、一些额外的“小玩意儿”。在这些地方,就算存在一些技术债,影响也是可控的,因为它们不太可能被修改,也不会有其他功能建立在它们之上。 主干和分支(图中的白色点):这些是系统的核心架构。我们作为工程师,仍然需要深度理解和保护这些部分,确保它们的可扩展性、可理解性和灵活性。 当然,模型在不断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会越来越信任AI去编写那些更核心、更具扩展性的代码。 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AI产品经理? 记住这句话:别总问Claude能为你做什么,要问问你能为Claude做什么。...

August 1, 2025 · 1 min · fisherdaddy

介绍一下当前主流的云端 Vibe Coding 产品

随着 AI 在编程能力上的突破,“Vibe Coding”成为软件开发领域的新趋势。“Vibe Coding” 这个词由前 OpenAI 创始人 & 前特斯拉研发总监 Andrej Karpathy 提出,指的是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让 AI 自动生成代码,实现“跟着感觉走”的编程体验。Vibe Coding 降低了编程门槛,显著加快了产品从创意到原型的过程。 除了 Cursor、Windsuf、GitHub Copilot 这些面向开发者的 AI原生 IDE 或插件,也出现了很多云端全栈代码生成平台,也就是说一句话即可产出可部署网站或应用,像 Lovable、v0、Bolt、Replit 等。下面我讲给大家讲一讲目前主流的云端 Vibe Coding 产品,并从用户体验、功能性与开发效率、适用人群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另外,最近 labubu 很火,我就试着让 Vibe Coding 产品生成一个 labubu 相关的网站并进行了发布。Prompt为:“最近 labubu 非常火,帮我做一个 labubu 相关的网站,让我能赚到钱。要求:1. 不是卖实物,而是卖手机壁纸之类的主题,下载付费这种模式;2. 不要购物车,而是直接下载之后弹出微信付款码,付完钱即可正常下载这种模式” Lovable Lovable.dev 是一款强调“对话式”开发体验的 AI 辅助无代码工具。用户只需通过聊天界面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即可快速生成交互式前端原型并一键部署 Web 应用。该平台号称将开发速度提升至传统方式的 20 倍,并借助 LangSmith 提供代码调试优化功能。其核心理念正体现了 Vibe Coding —— 完全信任 AI,根据“感觉”构建应用。 维度 简要说明 用户体验 聊天式界面,操作直观,界面美观,反馈快,适合初学者沉浸体验 功能与效率 擅长前端和简单全栈原型,自动生成界面和基础后端,产出速度快,代码结构清晰 适合人群 设计师、产品经理、编程小白,追求低门槛和高颜值原型,开发者可用作起步工具 社区与资源 官方文档齐全,Discord 社区活跃,教程丰富,氛围友好,内容持续增长 我用开头的 Prompt 生成的 labubu 手机壁纸主题下载网站:https://labubu-kawaii-market-place....

June 16, 2025 · 1 min · fisherdaddy